跳到主要内容

为什么 Rime 需要更好的码表翻译器

背景

本文的受众是通过 Rime 输入引擎来使用字词类输入方案的用户,且这些输入方案涉及到汉字的读音(如音形码、音码)。通常来说,不同于整句类输入方案所使用的 script_translator(脚本翻译器),这些方案主要使用 table_translator(码表翻译器)。本文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翻译器的性质,并且着重于强调它们的局限性,其中一些可能会解开您关于 Rime 长久以来的疑问或者不满之处。本文的目标在于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些局限性,并且在不更改 librime 主体的情况下,推动新的功能以插件的形式进入各大前端。

本文作者:谭淞宸(蓝落萧),曾基于 Rime 的 lua 接口二次开发实现了声笔输入法 10、冰雪拼音系列输入方案。

问题描述

相比于传统的字词类输入方案平台(例如搜狗五笔、极点、多多等),Rime 的码表翻译器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智能算法,包括动态调频(enable_user_dict)、组句(enable_sentence)、连打造词(enable_encoder)、上屏历史造词(encode_commit_history)等等。对于纯形码来说,上述功能在使用上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音形码、形音码和音码来说,则有问题。具体来说,码表翻译器中有两处不同的造词功能:

  1. 连打造词:若一次上屏多个 DictEntry(例如,组句时),则将它们连接的结果造词,造词结果立即进入用户词典;
  2. 上屏历史造词:收集上屏的历史并对其中所有 2 ~ 5 字的组合造词,造词结果先以临时条目的形式进入用户词典,经过再次输入确认之后变为正式词。

然而,这两者都是通过将一段文本反查得到相应的构词码,然后实现造词的。纯形码一般可实现字和构词码的一一对应(容错码除外),但是涉及到汉字读音的时候,反查可能得到多个编码,其中往往只有一个是想要的造词结果。例如,假设「长」有 ca 和 za 两个编码,「度」有 du 一个编码,则用户依次输入「长 ca」「度 du」之后 Rime 会造出 cadu 和 zadu 两个编码,但是用户其实只需要第一个编码。当造词的长度进一步增加的时候,冗余也会进一步增加:例如,如果在一个五字词中有两个字分别有两个读音、一个字有三个读音,则排列组合产生 12 个编码,其中 11 个都是无效的。

为什么脚本翻译器不会产生这个问题?以全拼为例,这是因为全拼的词库中每个字的编码都是它的「全码」,即完整音节;尽管在输入的时候可以采取简拼的形式,但是输入法「知道」这个字的全码,因此在连打造词的过程中可以调用全码来造词。再具体一些:

  • 全拼用户用「d」输入「的」,输入法知道它的全码是「de」;
  • 小鹤音形用户用「d」输入「的」,输入法不知道它参与二字词时的构词码是「de」,更不知道它的全码是「debu」,除非去反查。

更深一步,这其实是两种翻译器对待编码的两种态度:

  • 脚本翻译器认为一个字或词的简码应该由全码通过拼写运算得到
  • 码表翻译器认为简码和全码是两个不同的编码(它也支持拼写运算,但大家一般不这么用)

那么,如果用户想用脚本翻译器来实现字词类方案,是否可以呢?部分功能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功能不行,例如无法用一二三末的方式来输入多字词。

解决方案

本文计划实现一个新的翻译器,即作为 librime 插件中的一个继承 Translator 的类,不妨命名为元翻译器(MetaTranslatormeta_translator)。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基于脚本翻译器实现,向下兼容脚本翻译器的所有功能;
  2. 要求方案在码表中以全码标注词的每一个字的编码,这点与脚本翻译器相同;
  3. 允许用户指定一些「构词规则」,例如二字词 AaAbBaBb 等等,由输入法推导出词的真正打法;这有点像「音节之间的拼写运算」,但是实际上不是通过正则表达式实现的,而是在音节图(SyllableGraph)的构建过程中实现;
  4. 像码表翻译器一样同时支持连打造词和上屏历史造词,此时输入法掌握了所有全码信息,因此可以得出唯一合理的造词编码;
  5. 用户通过一张额外的表来指定简码以及简码和全码的对应关系,或者用拼写运算来生成简码(这里还需要细化);
  6. 向下兼容码表翻译器的其他功能,例如自动上屏等等。

基本的验证通过之后,本文作者将会推动各大前端内置这一插件,使得以上的功能可以被更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