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六经皆我注脚

对「读书笔记」的批判

典型的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和批注两部分,摘录仅仅是复制了别人的内容,批注和摘录强关联,无法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技术性隐喻

「摘录 + 批注」是一种技术性隐喻。它是纸质时代做读书笔记的唯一方法,但现在已经过时了。

我们真正的学习需求是终生学习:任何学的东西都能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和主题阅读:综合多部书及其他资料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书笔记」可能是个伪概念

1️⃣ 书只是信息的载体之一,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类笔记 如果有「读书笔记」,那是不是就要有「课堂笔记」,要有「会议笔记」,要有「文章笔记」,要有「视频笔记」? 如前所述,相比于知识来说,媒介并不重要

2️⃣ 「读书笔记」置我们的思考于原文的附属地位,把我们变成「解说式读书」者 ❌ 原文为主,知识为辅 本质上是中国古典经学和西方中世纪 marginalia 的残余势力

阐述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南宋】陆九渊

意思是:如果我们要完整、透彻地掌握知识,则不必拘泥于经典书籍的原文,而是要让它们服务于自己的学习成长目的。

  • 等价表述 1: 不存在针对某本书的笔记,而是针对我读书目的的笔记
  • 等价表述 2: 先有学习的目标,然后在目标下面按知识点整理笔记
  • 等价表述 3: 费曼为主,原文为辅,成为「费曼式读书」者
    • 好的笔记应该是自己写的
    • 原文作为一种附属物,可以复制自多个不同的来源

学习者和书的关系

实例

性质

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