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焦距

阐述

物理定义

镜头的光学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即 CMOS)的距离称为焦距。

焦距和视角的关系

视角是描述传感器对角线两端接收到的景物关于相机中心所成的角度,焦距越长视角越窄。

  • 焦距越短,视角越宽,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多;
  • 焦距越长,视角越窄,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少。

人类的视角大约在 180° 左右,但是只有 40° 左右可以用来捕捉细节(称为中央凹区)。在 35 mm 胶卷上,50 mm 镜头的视角为 46°,与这一大小相近,称为标准镜头;在其他尺寸的传感器上也类似地将视角相当于中央凹的称为标准镜头。

焦距和透视的关系

焦距越长,在保证画面中的主体大小相近时,我们离拍摄的主体往往越远,所以透视关系会更不明显;反之亦然。50 mm 左右的镜头的透视关系比较接近人眼。

但是,在同一机位拍摄时,透视关系是固定的,用较广的镜头先拍摄再裁切和用较长的镜头拍摄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像素数量不同。

从透视出发,还可以得到以下二级结论:

  1. 由于透视是深度线索之一,焦距越广,透视越明显,则空间显得更有深度;反之则空间显得平面化,俗称「空间压缩」;
  2. 在电影摄影中,焦距越广,透视越明显,则人物的动作幅度显得越大;反之则动作幅度显得更小

实例

一般分类

  • 超广角(24 mm 以下)
  • 广角(24 ~ 28 mm)
  • 小广角(35 mm)
  • 标准(50 mm)
  • 中焦(85 mm、135 mm)
  • 长焦(200 mm、300 mm)
  • 超长焦(300 mm 以上)
  • 广角变焦(11-18 ~ 24-35)
  • 标准变焦(24-28 ~ 70-120)
  • 中长焦变焦(70-100 ~ 200-400)
  • 超长焦变焦(150-200 ~ 500-600)

电影拍摄实例

  • 公民凯恩》使用广角镜头同时拍摄三条故事线,背景中的行为与前景中的行为互补
  • 利用畸变让人物看起来更小或更大(尤其是后者,带来攻击性)
  • 长焦镜头让远处的两个物体看起来更近,所以让对手戏和打斗场景看起来更戏剧化、更危险
  • 长焦镜头让远处的物体的细节减少、抽象化
  • 广角镜头强调人物朝向镜头的移动,而长焦则相反

焦距在人像摄影中的应用

对于人像摄影而言,通常需要权衡视角和透视关系这两方面的影响。

视角的影响

一般来说 24 mm或者 35 mm的焦距更加适合拍摄人物全身照。半身和特写拍摄这种常用的人像拍摄方式,更应该用 50 mm 或者 85 mm 这样的焦距拍摄。

透视的影响

过于广的镜头透视感太强烈,可能会出现「大鼻子」;而过于长的人面部看起来比较平。这涉及到具体的人物特质以及审美要求,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新摄影笔记》作者认为:

对圆脸的人物来说使用 50 mm 的焦距拍摄透视效果比较好。如果是「锥子脸」的人物,那么使用 85 mm 的焦距也许是最好的。

Cinema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 的作者则认为比 50 mm 稍长的镜头一般来说容易使被摄者更符合一般审美。

性质

相关内容

特征广角镜头长焦镜头
观感主观客观
立体感/空间感夸大弱化
透视关系强调不强调
向镜头/远离镜头的运动强调不强调
镜头畸变倾向桶形枕形
同等焦比下的景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