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有声时代的好莱坞电影

阐述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华纳公司利用唱片盘试制了《唐璜》、《爵士歌王》等有声短片,使其他片厂也开始试制有声片。经过一些技术迭代,声音出现在胶片上的一条磁带上的技术成为标准。同时,他们解决了一系列摄影机噪音以及收音的问题,最终将早期好莱坞电影发展出的风格成功地延续到有声片上,使得对白的声音为连续性剪辑作出了另一个维度上的贡献(连续性剪辑的常用手法)。声音技术的出现还为音乐片、歌舞片等类型创造了可能。

另外,1930 年早期特艺彩色的技术发展,可以用三原色来调出更多颜色,扩展了电影的表现力。特艺彩色成为大片厂的主流,直到 70 年代早期。由于这种技术需要大量的灯光,所以片场发明了亮度更高的灯。这些灯搭配快速底片及较小的光圈,促成了 20 世纪 30 年代末期深焦摄影的风格。

实例

当时片厂制度逐渐盛行,存在以下大片厂:

  • 米高梅:最大、最有名,制作成本较高,拍摄了《大地》1937,《旧金山大地震》1935 等电影;
  • 华纳:主要拍摄制作费不太高的类型片,如帮派电影《小凯撒》、《人民公敌》及音乐片《四十二街》、《1933 淘金记》、《美女》等
  • 环球:着力于想象力丰富的恐怖片,如《科学怪人》1931,《阴暗之屋》1932 等

特艺彩色电影实例

《浮华世界》1935,《孤松之径》1936

深焦摄影实例

Mervyn Leroy《风流世家》1936,Alfred L. Werker《福尔摩斯探案》1939,Sam Wood-William Cameron Menzies《我们的城市》1940 都相当程度使用了深焦。

公民凯恩》在 1941 年的成功使深焦开始被大家广泛接受,并使其成为 40 年代电影的重要风格之一,包括 William Wyler《小狐狸》1941(摄影师与《公》相同)。

性质

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